且不论黑茶渥堆的工艺是如何形成的,但黑茶之渥堆成就了中国茶业史上物尽其用的典范确是不容置疑的。这里的“物尽其用”指的是因为渥堆,让安化各个等级的茶叶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再生利用。不妨翻阅一下蔡教授在《湖南黑茶》一书中,关于渥堆如何影响通过微生物及其胞外酶作用影响黑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特征的描述。色泽茶多酚在胞外酶作用下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残余叶绿素的降解,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儿茶素氧化产物与未氧化的黄酮类及氨基酸和糖类的综合产物综合作用,形成了黑茶黄褐的外形和叶底、橙黄的汤色等品质特征。
香气形成了以萜烯醇类和芬环醇类,醛酮类为主体的香气组分比。据实验:黑茶香气组分中有11种不同于绿茶的香气成分。
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下降,尤其是酯型儿茶素含量下降,从而使苦涩、浓烈的滋味成分减少。醇和型滋味物质增加,使黑毛茶滋味趋于醇和,而且在微生物胞内酶系统作用下,合成了含量较低但对人体有益的许多种必需氨基酸。如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合成赖氨酸,而其本身又不能利用赖氨酸。这对改善黑茶品质十分有利而且又提高了它的营养价值。此外,还发现纤维素酶、蛋白酶的活性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解纤维素和蛋白质,形成水溶性滋味物质,这对改善黑毛茶的粗老昧,增进茶汤厚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显然,经过渥堆工艺的洗礼,原本粗老苦涩的茶变得醇和不涩,汤色也变为橙黄或橙红,香气具有典型的甜酒香(称“发酵香”)。或许在除去茶学专家们基于理性要素的研究探索后,渥堆带给茶人们的惊喜,更多的体现在对于茶叶本身神奇而安静的期待。一如黑茶因为存放即升华的后发酵变化,赋予茶叶时间沉淀之厚重感一样,茶人们在品饮之初,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象着粗老叶化腐朽为神奇般蜕变的寂静历程。白沙溪也正是这份想象,让原本再平常不过的茶事,在茶人们雅静的渲染中,演绎着温暖而通透的心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