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全国统一免费热线: 400-0737-112
您当前位置:湖南茶叶信息网 >> 文章频道 >> 茶具 >> 浏览文章

“石瓢”名称的由来

日期:2012-06-20 10:35:35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如今,大凡以石瓢命名的紫砂壶都是古今紫砂壶艺家的经典之作。诸如: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弧曲面的“曼生石瓢”与瞿应绍合作直坡面的“子冶石瓢”,与朱坚合作虚盖的“石梅石瓢”,顾景舟与吴湖帆、江寒汀合作,极具现代审美的“景舟石瓢”等,各家的“石瓢”尽管面貌稍有差别,但其身梯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却是构成“石瓢”的基本要素,也是当今壶艺家给砂壶命名为“石瓢”的主要依据。 ­

      在有关“曼生壶”的史料中尚未发现有石瓢的记载,倒是在一具即符合“三要素”又在壶腹有铭文的紫砂壶上发现了曼生为此壶的命名:“不肥而坚,是此永年,曼生作瓢壶名”。这就是说这种壶最初的称谓是瓢壶而非石瓢壶。 ­

       瓢壶何时改称石瓢壶,作者从曼生石铫壶上的一则铭文得到了一点启示,石铫壶铭文曰: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穜。意思是说:石铫壶的制作是用紫砂泥抟制而成,是我们自己制作的紫砂壶,而不是周穜那时候做的那种石铫。周穜那是做的什么样的“石铫”呢?从苏东坡的《坡公谢周仁熟惠石铫》诗中得到相关的信息,­

        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

        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

        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鲜未干。 ­

        自古寒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周惠赠苏东坡的这柄石铫壶的材质既不是铜也不是铁,而是颜色较深的导热性差的石材。“铫以薄为贵,所以速其沸也。石铫必不能薄,而砂铫尚焉”(清·震均《茶说》)。紫砂泥经高温烧结,其坚硬如石,将紫砂铫命其名为石铫壶当情理之中,以此类推,将紫砂“瓢壶”改称为“石瓢壶”也是可以理解的。石瓢壶不仅有视觉的形式美,还有使用的功能美,更有设计者智慧的“科学美”。石瓢壶的好是艺术前辈的共同创造,也是几代艺术家对它进行改进、提炼出来的、共性的艺术形象。石瓢壶整个形象既是抽象的人字形,又是理想中的金字形。其形态是横看若梯形,纵看象锥形,又是山形又是倒扣的碗型,让人浮想联翩。

           石瓢壶的设计符合了中国式的艺术之道。中国艺术讲究的是变化与统一。求对称、平稳、平衡、方圆规矩,最终讲和谐。要是单从形论,石瓢壶非圆非方,算是锥体的变异。它是传统壶形中几何形体代表的品种之一。可算是“金字塔”形,这种形体视觉最稳定,可以说稳如泰山。

            从形态的线性而言,收放恰当、呼应流畅、动静结合、有软有硬。

            从气韵而言,均衡平稳、端庄大方。线条有势有度、有升有降、泰然自若、大智若愚。

            石瓢壶是有多种规范的虚拟几何图形,巧妙、科学地组合而成,它较好地运用对比统一、均衡协调、节奏、韵律、呼应、对称、平衡等美学法则及规律,并将艺术的个性与审美的共性,用客观的“数理”的科学的方法结合到一起。这可以说是石瓢壶设计的道法所在。

上一篇:手工壶半手工壶 下一篇:让紫砂壶“壶光焕化”
0% (0)
0% (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图片文章
手工壶半手工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