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和谐之木——安疆护民-----------------------------------
|
1、唐代以来,“边销茶”成为统治者控制边疆地区的利器 |
边销茶,又称紧压茶,俗称砖茶,以黑毛茶、老青茶及其他适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成砖形或其他形状的茶叶。由于该类茶叶的大宗品种主要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故于商业经营中称为边销茶。
少数民族地区有谚语云:“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 茶”。由此可见,茶在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地理气候等原因,这些地区又不产茶,所需茶叶只能从千里迢迢的南方运来。因此,自唐代以来的统治者,用“以茶治边”来控制边疆地区。 |
|
|
 |
|
------------------------------------------------------------------------------------------------- |
2、明洪武四年(1371年),户部设置“茶课司”与“茶马司” |
明洪武四年(1371),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又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成为“制服西戎之术”。 |
|
|
 |
|
------------------------------------------------------------------------------------------------- |
3、同治十二年,左宗棠对安化黑茶实行“政府采购” |
左宗棠收复新疆成为甘陕总督后,靠什么安边?-安化茯砖黑茶。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对安化黑茶实行“政府采购”, 1873年,由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降将“引茶”改为了票茶制,“以票代引”。1875年发行第一案票,凭票来安化采办黑茶,计73540担,至1882年才发行第二案,以后每三年发票一次,年均输出黑茶8600担。 |
 |